(评论)王达:向阳而生的苦菜花
王 达,七零后,四川平昌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写作,大竹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有作品散见《人民论坛《散文选刊》《四川日报》《达州日报》《达州晚报》《巴山文艺》《大巴山诗刊》等报刊,个人曾获大竹县先进文艺工作者、大竹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
“怕死?怕死我不当共产党!落在敌人手里,我就没想活!”“鬼子们疯狂地向星梅扑来,剥去她的上衣,她身上已被血糊遍。铡刀嚓地抬起来。星梅看也不看它一眼,毅然地登上桌子。趁架她的拙笨的鬼子还没爬上来,她昂起头,挺着胸,看着人群看着母亲!她那苍白的脸上浮现出朝霞般的红晕,骄矜无畏的神采。突然,用她那愤怒而沙哑的嗓音,坚定地唱出沉重豪迈悲壮的歌声——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由于国民党特务王柬芝告密,日伪军包围王官庄,抓住全村百姓,星梅和兰子就在其中。这是敌人逼问兵工厂的地址时,赵星梅和兰子严守秘密,怒斥汉奸卖国贼,英勇牺牲的生动场景。
“你是要孩子还是要工厂?嗯?!”(伪军头子王竹为了从冯大娘口中得到兵工厂机器隐藏情报,在她身上用了各种严酷的刑法。见冯大娘坚强不屈,竟然把她的5岁的小女儿嫚子抓来。)“孩子工厂我都要!要死我有一条命!”母亲断然地回答。“好个英雄!”杨翻译官发火了……孩子的小手指一个个被折断了!“说不说?”母亲昏厥过去……孩子被倒挂在梁上,一碗辣椒水向她嘴里灌进去,又从鼻孔里流出来……母亲醒过来,呼喊着,扑过去!被敌人架着拖过来。孩子死过去,活过来,又死过去(最后死在母亲的怀里)……读到这里,热泪盈眶,情不自禁地对冯大娘和嫚子升起强烈敬佩之情,这就是我们的革命者,这就是我们英雄的母亲,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她把痛深埋在心间,用血肉的身躯同敌人战斗,就是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这种为了革命胜利“舍小我”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深感震撼。
《苦菜花》是当代著名作家冯德英1954原创,1958年出版,1965年搬上荧屏,并红极一时,影响几代人的红色经典长篇小说。这些精彩片段,每个情节都耐人寻味,细细品读,让人动容,心疼哽咽,难以释怀。革命先辈对党的坚信,为了革命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光辉形象跃然于纸上,永不忘记。
《苦菜花》以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半岛昆嵛山区的王官庄为背景,以冯大娘一家的遭遇为中心线索,讲述了妇救会长娟子、青妇队长兰子和区妇救会长赵星梅,以及姜永泉、于得海、冯德强、于水等革命同志在抗日战火纷纷严酷的斗争环境下,同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面对日伪军疯狂的“扫荡”,带领根据地的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粉碎了敌人一个又一个阴谋。小说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抗日根据地斗争的复杂性,热情讴歌了根据地军民团结,英勇奋战、坚贞不屈、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
冯大娘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在党组织坚强引导下,在极其严酷、而又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不断成长:从最初遭受财主王唯一压迫而害怕,到后来革命意识苏醒默许女儿参加暴动,对共产党八路军逐渐亲近起来,支持儿子于德强参加革命队伍,再到与敌人的多次斗争中挺身保护共产党员,即便自己身陷囹圄,在敌人的刑逼供拷打之下,也决不屈服,勇敢投入抗击日本侵略的伟大斗争中。冯大娘在生和死、亲人和革命之间完成蜕变,从一个只知爱自己子女的母亲转变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她爱子女,更爱所有革命战士、甘愿为革命奉献一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将冯大娘复杂的思想感情细致地描写出来,让母亲的形象立体丰满,让我们从这个平凡母亲的身上看见了一位不平凡母亲的革命情怀。
“‘大娘,真变啦!’姜永泉见她舒了口气,接着说,“大娘、你不要害怕。你看,王唯一不是被咱们打倒了吗!只要咱们穷人都起来,跟着共产党走,就能当家做主人……”“母亲注视着女儿手中的花。鲜花被雨水沐浴得更加娇媚鲜艳,在朝霞中放射着异彩。在母亲眼中,最吸引她的不是那粉红色的月季花,暗红色的芍药花,而是在凄风苦雨中坚韧的金黄色的苦菜花。看着看着,母亲眼前一片金光,到处都开放着苦菜花……”小说以阳光式结尾,冯大娘一家团圆了,抗日根据地取得了革命的阶段性胜利。
只有铭记历史,才能迈向未来!小说的主要人物冯大娘,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从她身上我们不仅可以对中国人民的抗战历史有更加深刻地了解,更能使我们的爱国主义意识和精神得到更高升华。通读小说,观看电影,我深深地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确实是无数革命先烈和像冯大娘一样的广大人民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永远铭记于心,牢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英勇顽强抗击日寇,不怕流血牺牲,前仆后继;牢记以冯大娘为代表的千千万万的母亲;牢记中国的普通民众为抗日战争付出的生命代价,为中国解放事业作出的牺牲。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苦菜花儿开香又香,朵儿朵儿鲜花儿映太阳,受苦人拿枪闹革命,永远跟着共产党。苦菜呀花儿开呀,香呀人香又香,朵朵鲜花映太阳,受苦人拿起枪,闹呀么闹革命,永远跟着共产党,永远跟着党,永远跟着党。”电影《苦菜花》主题曲《苦菜花开香又香》,唱出了广大军民的心声。
读红色经典,树理想信念。“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遍访革命故地、红色热土,反复叮嘱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通过阅读大量的红色书籍,观看红色影视,参观红色基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每次都受到精神上的洗礼,深切体会“我们党是怎么走过来的”“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深切体会到我们党的真正伟大。近代以来,在中国和世界舞台上,政党繁多,难以计数,但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引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很难找到第二个!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红色经典中不断体验,从红色中找到答案,从红色中厚积薄发。
“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苦菜花,一种曾经毫不起眼的野草,却成了贫穷的“救命菜”,现在的“健康草”,以及成长为未来的“幸福花”,可成为一个带动百姓致富大产业。每一名中华儿女,“永远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做一朵像冯大娘一样向阳而生的“苦菜花”,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把我们的“小家”和“大家”建设得更加美好,不辜负先辈的无私奉献!
作者介绍
王 达,七零后,四川平昌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写作,大竹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有作品散见《人民论坛《散文选刊》《四川日报》《达州日报》《达州晚报》《巴山文艺》《大巴山诗刊》等报刊,个人曾获大竹县先进文艺工作者、大竹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

一键分享
精彩推荐
更多>
(评论)王达:向阳而生的苦菜花
王 达,七零后,四川平昌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写作,大竹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有作品散见《人民论坛《散文选刊》《四川日报》《达州日报》《达州晚报》《巴山文艺》《大巴山诗刊》等报刊,个人曾获大竹县先进文艺工作者、大竹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

朱晓梅:缱绻时光的温情 ——读郑显银《沉淀的时光》
阿尔谢尼•塔尔科夫斯基在《叶落之前》中问:“在我的存在和生活之外,在黄色、蓝色、红色的宁静中,——我会有什么记忆?我的记忆又算什么?”每个人都有记忆,总有几处让人难以忘怀。郑显银老师的散文集《沉淀的时光》,把多年聚集于心灵深处的难忘记忆,用文字纤毫毕现地宣泄出来,读来有幸福...

吴华:为奋斗者的激情书写 ——读《跋涉记》几点体会
综述:《跋涉记》是达州市文学艺术院特聘作家何武的长篇报告文学(又称非虚构),一万八千多字左右,发表在《海外文摘》2023年11期上,是为本乡本土的奋斗者——企业家书写的佳作,讴歌创业者、抒写新时代,宣传本土成功人士,作家用心用情用功之深值得佩服。
热点新闻
-
1
《风雨中手牵手》!达州籍歌手张天龙创作的抗疫歌曲
159508 -
2
第一观察丨从三个关键词深悟总书记的“文艺观”
157350 -
3
渠县人为抗疫创作歌曲:《爱的坚守》
156427 -
4
习近平念兹在兹的人民文艺
155481 -
5
歌曲《初心永恒》 作词:谭波 作曲:赵鲜 演唱:吴春燕
154586 -
6
习近平为《复兴文库》作序言: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
153189 -
7
总书记用这些古诗文“典”亮家国情怀
152203 -
8
文明之美看东方 | 增强历史自觉 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这样强调
151578 -
9
渠县报恩一校抗疫原创歌曲:生命的太阳
150839 -
10
习近平: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149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