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钱海:梨酒缘(小说)

发布日期:2024-08-04 10:55:09 4756
梨酒缘(小说)
作者:钱 海


心若在,梦就在。虽身陷高墙,但对一大把岁数的朱伟道而言,心仍在追赶石门梨园的梦想之路上前行。

石门梨园占据了大竹3500多亩土地,诞生至今始终独领风骚于群山之巅。

石门梨园策马扬鞭阔步发展的故事似一剂兴奋剂,牵引着朱伟道走出迷茫。石门梨园成长壮大的故事传进高墙,传进朱伟道的耳朵,朱伟道的心底涟漪就未曾断过。从此,一个响彻肺腑的计划便在朱伟道的心中酝酿开来。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在朱伟道心里急速升温、发酵。走在大竹的每一寸土地,似畅游在硕果累累的童话世界,大竹漫山遍野“春华秋实”画卷似火红的火焰在朱伟道眼前燃烧,让朱伟道兴奋不已。

离开家时,老滑头那漂伙子被要债的人撵得鼠儿一样东藏西躲。

如今,靠种植雪梨,打造大竹雪梨醇产业的老滑头也抖起来了,登上枝头变成了凤凰,不但还清了多年堆积下来的旧债,还狠狠地捞了一大笔。“贫困户”的帽儿也摘了,生意越干越大,跑生意的“昌河”换成了现代iX35,现在牛哄哄地又添了张宝马X6,新车开回家,自己庆贺,别人来朝贺,好端端的家被一串串鞭炮炸得乌烟瘴气。看到老滑头那笑眯乐呵的模样,让人总想起“解放区的天”。

看到老滑头油头粉面的模样,朱伟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朱伟道是有钱人的后代,其实朱伟道的爷爷以上几代人,包括朱伟道爷爷那代在内,几代人都很穷,他家祖辈的穷,穷得家喻户晓,穷得家徒四壁,穷得惨不忍睹。可到了朱伟道阿爹朱成德手上,朱伟道家一下子富了起来,富得家喻户晓,富得流油,富得让人眼红心跳。朱成德家从穷光蛋一下子成了大富,大有麻母鸡变金凤凰的味道。

咋富起来的?还不是靠那片只赚不赔的“绿色银行”成全,还不是靠那一手祖传的梨酒酿制工艺提携。

本指望继承好家业,把老祖宗传下来梨酒酿制手艺传承下去,怎奈朱伟道却没有在预定的轨道上前行,一把年纪却在阴沟里翻了船。

走在大竹县城的繁华中,眼前的极致之美一下子把朱伟道给迷醉了。这就是那个自己熟悉了不能再熟悉的大竹?一片片挂满硕果的雪梨楔满村庄,铺满山头,风一吹,从树梢抖落一身梨香。从乡村到县城,鳞次栉比的建筑直刺云霄,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幢更比一幢漂亮。朱伟道不敢相信短短几年大竹变化如此大,感觉像做梦一样。

村落美如画,梨园甜果香。眼前的一切让朱伟道激情澎湃。

记忆中的衰败印象被蓬勃发展的现实折断。沿途灰扑扑的老房子不在了,取代的是一幢更比一幢高,直刺云霄,包裹在硕果间的楼房一幢更比一幢漂亮,

朱伟道在上衣口袋里摸了一阵,摸出一张盖有公章的纸。这不是一张普通的纸,是一张“通行证”,一张监狱出具的“刑满释放证明”,看到证明,朱伟道提到嗓眼的心回到了胸腔,底气更足了。

日照适宜、热量丰富、雨量充沛,这是亚热带湿润气候的基本特征,也是上天对大竹的厚爱,是大竹发雪梨种植,开发梨酒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老天的特别眷顾朱伟道是不会辜负的。一切都为朱伟道重操父亲的旧业打开了方便之门。

在那家“免费的旅社”深造的三年间朱伟道没有闲着,一直都在学习雪梨种植技术,都在钻研梨酒酿制工艺。

如今,三年过去了,朱伟道也修成了正果。

朱伟道把老伴、儿子儿媳、七大姑八大姨和村中的富余劳动力都“收编”到自己门下,用现在部队的编制衡量,已达一个“加强连”人数。在重重叠叠的小山包上,朱伟道领着一群老少妇孺把“愚公移山”的故事传承到了极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朱伟道75岁之年,朱伟道的梨园建设有了一定规模,梨酒厂的管理经营同样风生水起。

回访工作需要,外加朱伟道的热情邀请,疫情解封后的第一个秋天,我如期参观了朱伟道津津乐道的梨园,品尝了朱伟道开发酿制的“伟道牌”梨酒。

圆黄、翠冠、秋月、黄花……。它们都是“伟道苑”栽种的“明星”品种,酥脆、汁多、香甜,果形不同,口感出奇的相同,品尝过朱伟道送上来的梨,对朱伟道的未来我充满信心。

不口干舌不燥,不上头。这是“伟道牌”梨酒留在我味蕾上的最美印象,也是朱伟道为自己的梨酒所打的“广告”。

芳香四溢,香味绕喉。为更多地走进“伟道牌”梨酒,在朱伟道面前,我成了最好学的学生。

新鲜梨子经过清洗、去核、打浆、发酵、蒸馏,在经三年以上窖藏开坛即可饮用,时间越长,香味越浓,口感越好,酒体越透明。听着朱伟道的介绍,跟随朱伟道的脚步我进入了朱伟道引以为傲的酿酒厂。

眼前的一切,让我足够可用“目瞪口呆”来形容。

宽敞的窖藏车间内,满地都地雷一般埋满高高的酒坛。只要红盖头打开,满屋都是勾魂摄魄的梨酒香。

“伟道牌”梨酒保留了梨子原有品种具有人体必需且靠自身不能合成的多种微量元素。其实,就是朱伟道不介绍,对大竹梨酒“果酒新秀,白酒新宠”的美誉我深信不疑。

雪梨种植与梨酒酿制都是朱伟道这一生难舍的缘。我需要为朱伟道再续梨酒前缘的故事点赞。


作者简介:
钱海,男,汉族,迄今在《少年文艺》《作文通讯》《文学港》《滇池》《椰城》《都市》《国防时报》《南方教育时报》《云南日报》《楚雄日报》等报刊刊载文字150余万字,获《绍兴日报》“康乐杯”征文大赛二等奖,“顺德杯”中国工业题材短篇小说大赛三等奖,福建省作协“逢时杯”文学奖,“冯梦龙杯”全国短篇小说大赛三等奖等奖项150余个(次)。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