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春华秋实】巴山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成果展:冯远臣

发布日期:2023-03-31 10:07:12 1209

编者按
三年前,巴山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开班,25名学员怀揣文学梦想,相逢于凤凰山,相聚在巴山文学院,开启了文学培训学习与创作交流实践之旅。

三年来,学员们刻苦学习、勤奋创作,虚心向导师请教。巴山文学院努力搭建平台,做好服务、沟通、交流的桥梁与纽带。目前,高研班已完成全部培训任务,学员顺利结业。


辛勤不被辜负,付出终结硕果。现将学员们三年来的学习感悟、导师寄语、创作成果汇辑展示。从春华到秋实,这一幕一幕都是努力的见证,也是美好的回忆。

(展示按照《春华秋实——巴山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成果展2019.7—2022.8目录排序)



01

导师敬文东先生寄语

冯远臣在繁忙的工作中坚持大规模、有系统的阅读,很不容易。就上交的作品看,他在诗歌批评上渐入门径。诗歌批评是一件看似容易实则极为困难的工作,非得有文学上全局的眼光而不可为,远臣的阅读可谓正相适宜。他勤于思考,善于发现诗学问题,从他最近的作品(批评文字和诗作)能看出来,他对自己的阅读有较好的消化,这是一个好现象。

文学写作是一场漫长的人生修行。巴山文学院高级研修班或许只是学员写作修行的短暂一站,却也在三年时间里留下了足够丰富的文字印记,亦是时间的明证。乐于看见远臣对于写作的热情和对待写作的严肃态度,更欣喜于远臣在此过程中所打开的阅读格局与视野,它们必将伴随其漫长的写作过程,并为其提供不竭的源泉和滋养。

希望远臣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努力学习,因为学习是终身的。比如:多阅读一些人类学和语言学方面的书籍,以及新批评方面和形式主义方面的经典著作等。也许能帮助发现更好的进入诗学问题的思路。事实本身不重要,看待事实的方式才重要,而看待事实的方式唯有多学科的阅读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最后,如能再多写一点,把所读之书获取的营养变现,可能就更令人舒心了。



02

冯远臣学习感悟

所谓学员研修,我的理解是一边学习,一边研究、一边创作,在学习中研究和创作。同时认为学习是主要的,创作是副产物(加分的附加值)。
先谈我的学习。为期三年的学习,我是认真的,虽然没有没有像小学生、初中生那样的上下课,甚至于必须交作业,但我的自觉、自律能力是足以支撑我学习下去的。我至于文学评论,在未进入研修班前,只是零星、分散的个人感想式的评论,也就是说,尚未触及到文学评论的皮毛,这三年中,在敬文东老师的指导下,似乎略悟出了一些文学评论写作的入门方法。敬老师说,优秀批评家的素质应该是:“高远的艺术理想、深邃的洞察力、敏感的文学直觉、渊博的理论学识、远超庸众之上的文学识见、完善的道德感,以及异乎寻常的表达能力。”对照这几条素质要求,我的自卑和汗颜,三年来就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我幼稚的大脑思维。首先是“渊博的理论学识”,这个就涉及到读书、广泛涉猎的读书,所以我的第一步计划就是认真读书。先后读过《巴赫金全集》(当然没有读完)《精致的瓮》《镜与灯》《巴黎评论》等外国文学评论著作,同时也阅读了中国古典的如《文心雕龙》《人间词话》等文学评论(鉴赏)著作,也包括朱光潜、李泽厚等名家的美学著作,敬老师的著作10多部,当然还有很多中外哲学著作。可以这样说,三年来,是我这一生中集中时间读书最多的时候,也是带着目的性认真思考的时候。我认为,积累足够多的知识量,是写作的第一要素。多读书、多思考,我想这应该也是敬老师期待和嘱托。习惯既已养成,我将终生坚持。
创作方面。鉴于自卑的心态,学习的探索阶段,创作上几乎不敢轻易下笔了。想想敬老师那样的高标准、高要求,内心实在是荒凉而空虚的存在。每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都在小心翼翼的求证中如履薄冰。所以,只好收集素材若干,拟写作提纲若干而终未有实质性的作品问世。这个潜伏的过程是痛苦的,也是快乐的(有一部著名的边塞诗人的评传正在写作中)。估计什么时候母鸡下蛋然后歌唱起来,恐怕是若干年后的事情了。这或许是我不必急于表现自己而貌似韬光的一种说辞罢了,比起我的同学们晒出的佳作,自感落后了许多时段(公里)!?至于零星的边角余料式的作品汇集,实在是不好意思拿上台面上来说。
我一直倾慕于敬文东教授的智慧和机敏,他那学者的风度和睿智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我。我在想,我做他的学生是不合格的。这样著名的教授怎么会有我这样的学生呢?这不是给敬老师抹黑吗?但愿在这三年结业之后,敬老师还能继续为我传道授业,将是多么荣幸的一件事情。我想,我们文学之外建立的友谊将会长存,我将以学生的虔诚能够得到老师的教诲。我也十分珍惜我和蒋楠师兄结下的深厚友谊。在这里,感谢冉部长,也非常感谢龙克院长的指导和对学员的辛勤付出,也感谢蓝紫副院长和学院的兄弟姐妹们的帮助和支持。

03

冯远臣创作成果



敬文东,1968年生于四川省剑阁县,文学博士,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有《流氓世界的诞生》《指引与注视》《失败的偶像》《随贝格尔号出游》《事情总会起变化》《牲人盈天下》《皈依天下》《艺术与垃圾》《感叹诗学》《小说与神秘性》《新诗学案》《李洱诗学问题》《味觉诗学》《自我诗学》等学术专著,有《写在学术边上》《颓废主义者的春天》《梦境以北》《网上别墅》《多次看见》《器官列传》等随笔、小说和诗集,另有《被委以重任的方言》《灵魂在下边》《诗歌在解构的日子里》《用文字抵抗现实》等学术文集。获得过第二届西部文学双年奖·小说奖(2012年)、第二届唐弢文学研究奖(2013年)、第四届东荡子诗歌批评奖(2017年)、第二届陈子昂诗歌批评家奖(2018年)、第十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批评家奖(2018年);第四届当代中国文学优秀批评家奖等(201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



冯远臣,笔名雪峰。四川达州市达川人,现居成都。现为巴山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师从敬文东教授学习文学评论。



巴山文学院首届高研班


导师

龚学敏熊焱王久辛

钟振振李朝全滕伟明

罗伟章彭程蒋蓝

周光秦川周啸天敬文东


学员


朱光明肖雪莲杜荣

陈安辉邱绪胜胡有琪

李荣聪郑清辉蒋娓

李明春蒋兴强唐端

张子牛邹清平彭明凯

曹文润朱映铮宋歌

谭仕海苟海泉石秀容

邓建秋李宗原冯远臣蒋楠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