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明凯:真、新、深 ——电影《藏地心迹》艺术价值三重奏

发布日期:2025-09-22 16:57:32 1202

真、新、深


——电影《藏地心迹》艺术价值三重奏

文/王明凯


电影《藏地心迹》给我们讲了一个栩栩如生和令人动容的援藏故事:援藏医生马东救治了因保护马鹿而受伤的藏族英雄少年扎西,并帮他重拾信心,回归正常生活,重新成为高原学校的升旗手。在此过程中,马东了解到同为援藏医生的父亲,二十多年前为救治藏族同胞而把生命献给高原的英雄事迹后,渐渐打开了心结,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传承其崇高的未竟事业。



《藏地心迹》海报


在当代中国电影的谱系中,援藏题材是一个意蕴深刻的创作母题。电影《藏地心迹》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与美学叙事,从真、新、深三重维度,奏响了一曲动人心魄的艺术交响,它不仅是一部新颖别致的援藏历史影像志,更是一部关于生命、信仰、民族团结与时代精神的交响曲。这便是《藏地心迹》匠心独运的艺术特色与个性特征。


“真”,是《藏地心迹》艺术大厦的基石。影片将“真实”作为最高美学原则,其故事并非凭空杜撰,而是深深植根于重庆作家周鹏程那部荣获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的同名长篇报告文学。从文字到影像的转化,是一次对“真”的虔诚接力。


现场即景,是“地理之真”:全片坚持在故事原型所在的昌都、芒康、类乌齐等地实景拍摄,让镜头回到生活发生的地方。机器常常因为低温而罢工,演员常常因为高反而吸氧,导演张新说,只有让观众看到“呼吸都费劲”,人物的情感才不必解释。


原型即角色,是“身份之真”:影片中的驻地医生、学校老师、援藏干部等众多角色,直接由原型出演,让人物回到他们本来的样子。那些非职业演员带着自身的方言、动作甚至口误进入镜头,恰恰是生活本身的逻辑与肌理。


原型援藏人医生马教授扮演援藏医生周主任


事件即戏,是“情节之真”:“马鹿守护”“雪夜送药”“老师自罚”等,全都来自报告文学中的真实事件。譬如“马鹿守护”,就来自向秋拉姆救下受伤的小马鹿,用牦牛奶悉心喂养,寒夜相拥守护,从此与小马鹿结下40年不解之缘的真实故事。这种对“真”的坚守,使影片超越了虚构片的范畴,成为一部刻在胶片上的精神之痕,其力量直击人心。


“新”,是《藏地心迹》在艺术形式上的锐意突破。影片将“报告”故事化,赋予主旋律作品满满的诗情画意,完成了从记录到再创造的形式创新。影片以纪录片式的真实质感为基础,将巍峨的雪山、苍茫的草原、澄澈的湖泊,转化为叙事的主角,这些壮美的自然景观,经过独特的镜头语言和色彩搭配,创造了纪实与诗意的深度融合,被赋予情感与灵魂,从而具有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它可以映衬援藏干部的坚韧,可以象征藏汉一家亲的民族情谊……这种“纪实+诗意”的双轨并行,是美学意义上的创新。影片把高原极端的自然环境,从背景板转化为推动剧情的隐形角色,让缺氧的高原成为人物精神成长的推动力,暴风雪中的救援直接决定了情节的走向。在这里,自然不再被看成是一种风景,而是与人物命运紧紧相连的叙事力量。这种“环境即角色”的运用,是叙事意义上的创新。影片突破了传统题材那种援助者拯救被援助者的单一视觉,而是用藏族少年扎西那敏感与犀利的目光,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援藏医生的言行,使被帮助者成为直接的评判者而达到其内心的折服,这种“反方向凝视”,是一种视角意义上的创新。


“深”,是《藏地心迹》的目标追求与思想内涵。影片的可贵之处,并不在于它讲述了一段又一段引人入胜的援藏故事,而是以此为载体,完成了对人性光辉与生命价值的深度挖掘。马东为扎西进行救治与心理引导,帮助他重拾生活的信心,而扎西那份从未磨灭的坚韧以及他对信仰的追求,又反过来疗愈了马东内心的隐秘与创痛,这种“你治愈我,我温暖你”的双向救赎与相互照耀,融化了“援”与“被援”的界限,像怒放在雪域高原的格桑花,闪烁着动人的人性光芒。扎西一家三代都是升旗手,当他手臂受伤后不能升旗时,他感到无比的痛苦与悲伤,因为让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自己的手中冉冉升起,是一家人代代相传的精神追求;当马东了解到父亲英勇牺牲的情况后,父子两代完成了跨越时代的精神对话,把父亲的仁心化成了自己的血液,完成了一次凤凰涅槃的人生洗礼。当危机来临,马东本能地用身体护住了受伤的扎西,差点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父亲未竟的精神朝圣,在儿子的生命中得以完成。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在影片惊心动魄的叙事中,每当一个鲜活的生命遭遇厄运时,或每当一个新的生命即将诞生时,往往是医务人员与援藏干部们争分夺秒和马不停蹄的时光奔赴,而要护卫好藏族同胞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往往有人付出了马致远似的壮烈牺牲。当一本补充材料罗列出30年数千名援藏人员的名单时,我们看到,有的青丝成雪,有的积劳成疾,有的把生命献给了崇高的援藏事业。这一刻,银幕内外同时静默,观众仿佛听见自己的心跳正与时代的脉动同频共振。


总之,在真、新、深的追求中,《藏地心迹》不仅记录了一个群体的奋斗史,也为我们的民族精神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亮色。“有一种坚守,跨越山河,有一种信念,穿越风雪”,这不仅是献给援藏工作者的赞歌,也是献给每一位生活价值追求者的人生箴言。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都是在各自生命的雪域高原上,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藏地心迹”。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