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强:村官旧事

发布日期:2023-02-09 15:30:09 10175

村官,在“官”的族谱里,名不见经传,可以说比芝麻粒还要小。然而,就在不经意间,我却跨进了这个行列。

1984年的一天,村支书把我叫到办公室:村团支部书记这个职务你来当,你人年轻,好好工作,有前途。但在我心里,认为在村里当干部没什么好,因为父亲当了几十年的生产队长,操心劳神不说,往往是费力不讨好。

书记见我有些犹豫,语重心长地劝了一句:年轻人要有上进心,不要瞻前顾后,要不你先试试吧,不行可以另换他人。冲着他这句话,我想,那就先试试吧。

记得召开第一次团支部大会,面对台下十几名团员,我很紧张,说话语无伦次,虽然事前有所准备,可会一开始便忘了词,只能草草收场。事后,我把开会的事向书记作了汇报,他鼓励我说,第一次都这样,多上几次台就习惯了。此后,每逢开会,我都会把要安排布置的工作写在本子上,打有准备之仗。

在改革开放初期,乡村物质文化生活还很落后。但我们村却很不错,样样工作走在了前列。新修了村办公室、村小学,全村牵通了照明电,村上有米面加工房、鱼塘、电影放影队等企业,还办起了伙食团、招待所,年收入过万元。为争创地级文明单位,村支书安排我组建一个文艺宣传队,自编自导自演节目,丰富村民文娱文化生活。

一支以团员为主要骨干的文艺宣传队风风火火地组建了起来。我任队长,负责演出队员的安排和节目的编排,聘请村小老师作指导。那段时间里,除参加村上其他工作外,我几乎放弃了家中农活,组织文艺节目排练,并参演了其中三个主要节目。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我们赶在春节前完成了20多个节目的排练,并在村礼堂做了汇报演出,赢得了村民的夸赞。春节期间,我们流动演出了12场,场场爆满。

也就在当年初,通过地、县、区、乡层层考评,我们村被当时的达县地委、行署命名“农村文明单位”,这在全地区文明单位评定中,作为一个行政村还是第一个。渠县广播电台记者郭光泉,以长篇报告文学“洒向山野的星”为题进行了宣传报道。其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党的建设》《四川日报》《通川日报》等十多家媒体报道,一时间,我们村成了周边村学习的榜样。

第二年,我被推选为村委会副主任。那时土地承包已全部到户,农事季节一到,便进社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旱田翻挖、小麦播种、秧苗栽插、玉米肥团育苗等农事。间或调解一些为田边地角发生的民事纠纷,那时的人们惜土如金,对自己承包田地的边界寸土不让。好在我们村民风淳朴,干群关系和谐,与其他村相比,麻烦事少多了。那时,我的工作激情高涨,想着能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认可,自己苦点、累点也算不得什么。

那时种田还得上交农业税、三提八统,另外计划生育工作也抓得紧,所以,那时的村官真不好当,任务完不成,要挨上面批,工作逗了硬,要挨群众骂,扮演的是“尿桶板子二边淋”角色!从1984年到1990年,我在村上任职6年多时间,从最初的团支书、副主任,到后来的村文书,随着职务的变化,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事务也越来越多。全村8个队400多户村民,我几乎家家都去过,谁是谁家的小孩一看就知道。先后经历了1988年大干旱,1989年暴风冰雹灾害,动员组织全村干部群众开展抗灾自救,修山坪塘、电灌站、水渠,大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挑土抬石,事事亲力亲为,与群众同甘共苦同劳动,结下了深厚的感情。2009年,我们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先进村级组织”称号。至今想起那段时光,仍让我十分留恋和难忘。

1990年8月,我卸任村上职务到乡广播站,虽然工作单位发生了变化,但工作性质仍然是和群众打交道。从发展有线广播,到后来有线电视进农家,近20年时间里,我风餐露宿,爬杆架线,上门维修服务,跑遍了全乡的村组院落和家家户户,为全乡广播电视事业尽心尽责。在做好分内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乡上中心工作,并利用业余时间采写新闻报道,有300多篇稿件发表在省、市级报刊电台,弘扬了正气,鞭挞了丑恶,为推动乡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鼓劲扬帆的作用。

2010年10月,事隔20年后,乡党委又把我下派到另一个村任支部书记。临去前,书记对我说,这个村干部老化,班子不团结,个别群众上访不断,民心涣散。你去后,一是纠风,理顺干群关系;二是挖掘人才,培养几个有能力的年轻人;三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凝聚民心。走马上任第一天的见面会上,来参加会议的党员干部有几十个,他们都用满怀企盼的眼神看着我。我的就职发言很简单,没有多余的客套话,我说,说千遍不如干一件,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首先,我与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交心谈心,下社入户走访,摸清村情社情,然后对症下药。我因人施策调换了村两委班子成员职务,加强了班子成员之间的认识沟通,让干部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公开村级财务,推行便民服务代办,不让群众办事跑冤枉路。渐渐地,干部之间的隔阂消除,工作信心足了;群众的心气也顺了,遇到什么难事和弄不明白的地方,主动找干部反映,对政策的知晓度得到提升,主动配合村组工作的积极性也高了。

接下来我从实事着手,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为解决资金上的困难,除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外,积极争取本村籍在外成功人士对家乡的支持。几年时间里,共争取各种资金500多万元,新修通村通组和入户水泥路14公里,维修山坪塘5口,电力排灌站一处,重建了村办公室;栽植果树2万余株,同时引进农旅观光产业1个,流转土地500余亩。

班子强了,民心顺了,各项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所有的艰辛付出得到了群众的认可。2016年9月,我向乡党委递交了辞职申请,辞去了支部书记职务。离职那天,不少干部群众真心挽留,让我发自内心地感动。

回想我的村官旧事,有过艰辛,有过委屈,但更多的是收获后的喜悦。同时,在任职村官的10多年时间里,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百姓是水,干部是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要我们用真情真心对待群众,群众就会把我们当亲人和朋友。以心换心,才能凝聚民心,赢得民心,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刘强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