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春华秋实】巴山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成果展:谭仕海

发布日期:2023-03-31 10:03:28 1183

编者按
三年前,巴山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开班,25名学员怀揣文学梦想,相逢于凤凰山,相聚在巴山文学院,开启了文学培训学习与创作交流实践之旅。

三年来,学员们刻苦学习、勤奋创作,虚心向导师请教。巴山文学院努力搭建平台,做好服务、沟通、交流的桥梁与纽带。目前,高研班已完成全部培训任务,学员顺利结业。


辛勤不被辜负,付出终结硕果。现将学员们三年来的学习感悟、导师寄语、创作成果汇辑展示。从春华到秋实,这一幕一幕都是努力的见证,也是美好的回忆。

(展示按照《春华秋实——巴山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成果展2019.7—2022.8目录排序)



01

导师周光先生寄语

外表就很喜剧的谭仕海,是一位极其善于观察生活、模仿生活的喜剧作者。身边大量的喜剧人物、喜剧情节、喜剧故事,均能够成为他创作的素材,并且在他的笔下融为完整的剧本,再呈现于舞台,给广大观众带去欢笑。

自2019年入学以来,谭仕海同志在戏剧创作上突出的进步表现在其作品愈发注重人物的统一性以及结构的完整性。这说明他三年学习期间除了与老师们的沟通交流以外,还阅读过不少戏剧理论专著。因为有了这种认真与钻研的学习态度,才令他的创作向艺术作品的高度迈上了新的台阶。例如他早期剧本《调解》,大量的语言包袱获得了很好的剧场效果,但是细致推敲,人物个性特征却并不鲜明。而到2021年下半年他创作的剧本《王大贵相亲》,尽管语言包袱仍然爆响不断,但是主要角色的个性特征就已经截然不同了。在脱贫致富、迈向美好生活的当下农村,通过一段有趣的相亲故事,作品塑造了老实本分、缺乏自信的王大贵与泼辣直率、不乏温情的刘大翠两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作为文艺作品,特别是戏剧作品,调动观众的喜怒哀乐是其功能之一,而给观众心里留下鲜明的人物形象才是其主要功能。三年时间的学习,谭仕海的创作已经由此走向进一步的成熟。

作为研修班中高产的舞台剧编剧之一,谭仕海几乎所有创作另一突出特点在于对小人物的开掘。他能够通过小人物生存状态的变化来表现社会生活的巨大进步,从而给观众以思考、启迪、鼓舞。这一特色,充分表明该同志对于“以人民为中心”要求的深入理解,并将这样的要求化为了自觉的创作追求。

对以后创作的建议:

保持自己乐观的人生态度,坚持用积极的态度认识生活、表现生活。

同时还是强调一点:在戏剧理论的运用上更多一些自觉,用被公认的、成熟的创作技巧来衡量自己的作品,使之不断完善,并且令今后的大量创作更为完整、成熟、优异。



02

谭仕海学习感悟

很荣幸能成为巴山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的一名学员,作为一个从小就痴迷戏剧创作和表演,但又从未经过一天正规培训教育的非科班出身的野兔子,能成为这样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务实有内涵的研修班的一员,甚是感激和珍惜。
弹指一挥间,三年的学员生活还来不及回味来不及沉醉,在不经意之间就有了难舍的伤感——感慨光阴似箭,让相逢与离别如此之近,就只有喜与悲两个字之间的距离。
三年,不长也不短,也许就是我们恰到好处的相遇。感谢领导、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感谢文学院的所有工作人员,甚至文学院的每一缕阳光,每一丝细雨,让我们愉快的走到了一起,就像一个幸福的家,温馨无比。
感恩龚兢业院长,亲爱的龚老师,感谢你的厚爱,让我拥有了这次难得的不仅仅是学习的机会。
感恩周光老师,这辈子能受到大师的指导和点拨,三生有幸。我还记得,第一次您风尘仆仆来到达州给我们讲第一堂课的情景:看似严肃的面庞,总挂着一种温和的笑容,有关爱,有温馨,有期望,有激励,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勇气!瞬间,来自心灵的一种感觉就传遍全身,是震撼,更是感激。特别对在小品的创作中题材的选择、人物性格的塑造、矛盾冲突的设置及解决、语言的拿捏和把握等,尤其在面对面聆听了您和秦川两位老师的教诲后,受益匪浅,更是由衷的敬佩。我还记得之后常常通过微信,将自己创作的剧本或创作中的疑难困惑发送给您和秦川老师,你们总是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不厌其烦,耐心的帮助、指导和分享你们的体会和经验。我还记得你最近一次到达州专门为我的作品《王大贵相亲》作了半天时间的点评和修正。你们以其严谨的学风、渊博的学识及认真的态度指导我,使我在小品的创作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也有了小小的收获。三年期间,与人合创、导演并主演的小品《王大贵相亲》和《心愿》获得了四川省第十七届、十八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一等奖,小品《王大贵相亲》还入围了第十九届全国群星奖的复赛;小品《脱不脱》《心愿》分别入选四川省20192021年度百家推优工程优秀原创文艺作品。周光!老师,您这名字是不是意寓您周围的每个学生,在您的教导下,都能沾您的荣光,取得光鲜亮丽的成功?!
感恩秦川老师,昔日的兄弟,今天的助教。我也记得,也是为了我的拙作《王大贵相亲》,你竟然和我电话近一个小时,从剧本到表演,从服装到道具,甚至音乐和背景的使用,四川话和普通话的选择和运用等等都事无巨细,帮我想办法出主意,真的是好老乡,好老师,好兄弟。八百里秦川是不是说地球上每方园八百里只会有一个像秦川这样的人才?!
哈哈,开开玩笑,何尝不是对伤感的一种治愈,人生也是如此,你们说对吗?
时光荏苒,寒暑易季;春华秋实,岁月悠长。在三年巴山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过程中,我因你们的关爱变得独立、快活、执着;我相信我们的人生也因这份友情的存在而变得丰厚、富有、欢乐。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不管你们身往何处,梦寻天涯,都别忘了还有一个学生、一个朋友,他叫——谭仕海,好吗?

03

谭仕海创作成果




周光,1955年2月生,现居北京。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剧本》杂志社原社长,中国戏剧家协会艺术培训中心原主任、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原主任。现任中国田汉研究会会长。1980年开始从事剧本编辑工作和戏剧创作教学工作,辅导创作了大量优秀舞台剧本。其中《幸福来敲门》《对面是何人》《一念》《余音轻吟》《死去活来》《亮亮和罗伯特》《九品官上树》》等60余件作品获得全国奖项。创办了“中国戏曲红梅荟萃”“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中国·深圳市青年戏剧月”等大型戏剧艺术活动。多次担任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曹禺剧本奖、小戏小品奖和中国戏剧节评委,并担任中央电视台CCTV小品大赛第四、五、六、七、八、九届评委。



秦川,四川万源人,研究馆员职称,现任东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东莞市人大代表。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旅厅特聘剧作家、东莞市文艺名家。创作或导演的作品曾获得四次“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三次“中国曹禺戏剧奖·小戏小品奖”、三次入围“中国艺术节”并分别获得第十三届“群星奖优秀作品奖”、第十五届“群星奖”大奖及“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演出奖”;三次入围中央电视台小品大赛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带领本土表演团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原创作品三十余个。创作并导演大型音乐剧《迷航》,获得2021年“中国深圳青年戏剧月”优秀剧目、优秀编剧、优秀导演、优秀表演等七项大奖。文学作品曾获首届“鲲鹏文学奖”小说类优秀奖(共青团中央颁发),天津市“梁斌文学奖”长篇小说类优秀奖;出版有长篇纪实文学《血战大巴山》《一个战士的回忆》,长篇小说《春殇黑水河》及诗文集《站在山顶的男孩》等。



谭仕海,男,1968年生,四川开江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达州市文联副主席、达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现为达州市文化馆戏曲部主任、副研究馆员。从1984年至今,参演或自编、自导和主演的戏剧曲艺作品近百件。曾获全国职工文艺调演优秀奖,全国“金狮杯”戏剧小品大赛奖,全国曹禺戏剧奖(小戏小品),中国第七届艺术节暨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优秀节目奖,全国首届小戏小品大赛奖,第五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天穆杯”全国第三届、第五届小品大赛一等奖,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节目奖,“巴蜀文艺奖”,数届四川省戏剧小品(小戏)比赛优秀奖(一等奖),数届四川省“群星奖”等。



巴山文学院首届高研班


导师

龚学敏熊焱王久辛

钟振振李朝全滕伟明

罗伟章彭程蒋蓝

周光秦川周啸天敬文东


学员


朱光明肖雪莲杜荣

陈安辉邱绪胜胡有琪

李荣聪郑清辉蒋娓

李明春蒋兴强唐端

张子牛邹清平彭明凯

曹文润朱映铮宋歌

谭仕海苟海泉石秀容

邓建秋李宗原冯远臣蒋楠




一键分享